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四年了。前段时间,无意间在二公局公众号上竟然看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写的一篇工作感想,不禁疑问,嘿,这是我写的吗?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掠过一张张工作和生活的片段,心中无限感慨,确实有点不认识自己了。通过四年工作和生活的磨练,人也确实变了,变得更成熟了,稳重了,也变得不那么单纯了……
2013年刚毕业,我在苏州斜港大桥项目做了2个月技术员就调到了越南高岭桥项目。所以这四年的成长历程,也就基本上完全和高岭桥绑在了一起。到越南来,刚开始参加项目临建,拌合站建设,正式开工后就管理现场生产,再到现在的合同部工作,我换了三次岗位,也就换了三个办公室。按一句老话来讲,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然,也正是被“搬”了几次的我,感觉无比幸运,因为经历的多,才感觉收获的多,才感觉工作和生活的充实。
我在学校里是名纯学桥的普通技术男,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保研而参加工作。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理想,按照师兄们常说的套路,先做技术员,然后慢慢的做总工,有机会再做项目经理。但这是剧本,剧本和现实生活是有区别的,生活无法像剧本一样导出来。但也正是因为很多的不确定性,才构成了精彩而美丽的人生。
痛苦的临建
我是最早一批来到高岭桥项目的,刚来项目时,这里就是一片水沟纵横交错的洼地,一切都要从头做起。项目驻地整个地基需要泵黑沙填起来,因为刚开始人少,我就负责收黑沙,并盯着一台挖机修便道。上船量黑沙方量,监督挖机司机工作便是我日常的任务。后来,项目上陆陆续续来人了,场地也填好了,我们就开始带着一批当地人搭板房。手拌混凝土、切板子、打膨胀地螺栓,和工人一样,我什么都做,不同的是,我晚上回去还要画图,给监理业主上报临建方案。就这样,在热带地区大太阳的暴晒下,很快就被晒成了黑娃。那时候,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当逃兵的念头在心里时不时涌上来。
思考与沉淀
项目部建好后,我就被派去配合拌合站站长建拌合站。站长是名老师傅,人很好,是个实干派的全能手,挺喜欢年轻人的,所以教我好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手不足,老师傅不得不教我开装载机协助他工作。拌合站建好了,师傅看我热心好学,便指导我操作拌合机。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项目前几根桩的混凝土就是我拌的。
事实上,在跟老师傅一起的3个月,我的心也就慢慢静下来了,也就开始反思自己。难道我真的就不该干这些琐碎的活?那我该干什么,谁又该干这些琐碎的事?每个项目都要经历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是属于项目工作的一部分,大家分工不同,为什么不能做。更何况,没有临建的那段经历,哪里能够理解项目驻地选址是有讲究的,整体为什么这样布局,设置哪些办公室,生活区如何布置,排水如何考虑等等,最起码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如果下一次临建让自己负责,至少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同样的,拌合站的经历,让自己知道拌合站的基本构成,人员基本配置,拌合站如何运营管理等等。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作为新人,摒弃掉那些莫名的傲慢和优越感,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正因为慢慢开始理解,心态变得积极乐观,事情也就越做越顺,领导也相应的看在眼里,在刚工作满一年,我便从技术员提到工程部副部长的岗位上,负责北岸引桥现场生产的工作。
“意外”转岗的收获
到了2015年3月,因为公司人事调动,项目合同副经理和合同副部长同时调离回国,而且在合同部工作的项目王牌三语翻译也跟着走了。项目领导希望我到合同部工作,开始我也不愿意。本身现场工作都已经理顺,与分包商和监理的关系处得不错,虽然经常加班灌桩也挺辛苦,但心里充实。关键考虑到自己没有接触过合同,在学校没有真正学过,而且合同部的人都走了,也没有人带一带,心里就没谱。后来,领导不断的鼓励,给我打强心针,我就算是半推半就的接受了挑战。
刚开始,很多概念不清楚,就连FIDIC条款都不知道是什么。而且正值3月底,也就是季度末,最紧要的事情就是马上给公司报月报和经营情况分析。时间紧,任务重,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参照先前合同人员做过的报表慢慢做。面对一大堆表格,全是数字,还到处是链接,人完全是晕的。躲是躲不掉的,慢慢静下心来一条关系一条关系的理,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学,最终勉强过了艰难的第一关。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突然转变,确实很难,前两个月基本上天天熬夜,而且晚上睡觉感觉脑袋里面全是表,全是数字,还说梦话,人就像走火入魔了一样。渐渐地,也就适应了合同部的工作节奏。
因为沟通障碍和当地游戏规则不清楚的原因,合同部的对外工作主要靠越南员工,尤其是计量工作都是由越南计量工程师负责。刚到合同部时,越南计量工程师包括监理都不敢相信我能做什么,也就带有几分不屑和看不起的味道。这哪能行,从不服输的自己哪能忍受被人看不起而且脖子还被别人卡住的感觉。于是暗下决心,不管工作多少,自己每晚加班,学习规范、图纸、合同以及越南员工已经做过的资料,并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以前全靠越南员工做的英文报告、报表,我都能做了,以前全靠越南员工做的计量,我也能做了,英语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关键越南员工和监理认可并接受了我,大家的合作也很有默契。这个过程很痛苦,但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今年,合同部的越南员工因个人原因已经离职,合同部的工作全部压到我和另一名中方员工头上,虽然艰难,但我们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基本保证了合同部工作的顺畅运行。
正是通过在合同部的历练,我才渐渐知道了项目管理的灵魂——经营效益,才知道围绕这个终极目标,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管理的重点。真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项目的成功,才造就了每一个人的成长。合同部作为生产和效益的纽带,我感觉能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很幸运,真正考验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对于个人而言,这四年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四年。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娃变成了相对成熟稳重的“老男孩”;从一名孩子变成了一名父亲;从天真浪漫的理想状态变得更接地气,更清楚自己的角色、责任和价值。
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中注定要经历很多人事,而且很多都是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和把控的,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对自己的考验,都是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获得大家认为的那种成功,但是我会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会去挖掘它的价值和欣赏它的美,积极乐观地去面对那普通而又精彩的每一天。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了,绝不要让她溜走。(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