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80后年轻人,由于个人习性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生活中比较偏重于军事、科学、体育、人物传纪等影视题材,对电视连续剧较为冷淡,更谈不上追剧。一次偶然的机会,短暂地观看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点点片断,竟一下被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犹如妙龄初开痴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来形容追看全剧的过程最恰当不过。
该剧讲述了邓小平1976年复出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年轻一代,我觉得这部剧作不但有着强烈的时代情感,同时也饱含着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 “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的现代精神。
剧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不断被小平同志提及的毛泽东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人才培养战略。这两点与我局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及人才培养思想高度契合,感触颇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邓小平同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出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高考的恢复、知识青年返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以及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等,无不体现了邓小平同志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魄。“敢为天下先”,虽然只是简单几个字,但是要真正做到“敢为天下先”不仅考验着勇气,更考验着智慧,小平同志独具慧眼,站在历史制高点结合中国具体环境,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中国与世界接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往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添助了强劲动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在报刊、新闻以及党性理论学习中经常听到看到的八个字,但部分人对它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未能将其深层的精神含义内化于心。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急聚膨胀的历史阶段,越是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就是要思维创新,实事求是就是要干事务实。回想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策划、财务集中共享、物资劳务公开招标等制度时,部分基层员工想不通,或存在些许反感情绪,感觉自主权小了,做事束手束脚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思想没解放。从全局考虑,项目策划是项目实施的指南针,是系统的管理工作,前期工作虽然繁重,但却有针对性的对安排施工生产、明确施工管理模式、把控项目赢利点、制定物资采购方法、加强计划合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科学规划,是有利于工程组织建设的“说明书”;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是将过去的分散式管理改变成为集中式管理,通过财务集中可以更好的对资金进行综合管理,更大地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应,是适应全局战略发展的必要措施;物资劳务公开招标使项目的关键工作环节更加公开,更加透明,一方面避免了行内腐败、一言堂等负面现象,另一方面同时通过激烈的竞争,最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支付,将项目的效益最大化。种种创新性措施均是结合局、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该如何应对时代变革,不做落伍者?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然后用辩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剖析它、了解它、掌握它,摒弃错误的,提炼正确的,实事求是的将其融合到我们的生产工作中去。
人才培养战略
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又红又专的人才”,从此人才培养与教育推到了国家层面,成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的繁荣强盛,企业的长远发展,项目的生产建设,都需要人才作为支撑,人才培养工作举足轻重,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是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局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让我感触颇深,9月25日局组织了全局项目总工程师进行培训,为使培训内容更加深入、宽广,局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进行授课,200余名专业技术干部集中学习,在局历史上尚属首次;9月29日,局召开首届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培养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对才人的迫切需求,从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发挥才能的舞台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大。
在全局加强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作为基层项目总工程师应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把人才培养工作抓牢、抓长、抓细。如何培养人才?首先,育人先正己,在工作中应温故知新,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授人以渔;其次,点面相结合做到全面覆盖,对水平比较薄弱的人员则重点提升水平,对技术较强的骨干侧重管理培养,以金字塔的方式从基层向上推达到人才的均衡。
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宛如心灵鸡汤,润物无声,透彻心扉。它让我们回顾了历史,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无尚的人格魅力与惊心动魄的改革历程,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莫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宋鹏)